出生 1924年3月10日 (1924-03-10)(88歲)
中華民國浙江海寧
配偶 杜治芬、朱玫、林樂怡
親屬 兒子: 查傳俠、查傳倜
女兒:查傳詩、查傳訥
表兄: 徐志摩
表姐: 蔣英
妹夫: 曹時中
同族兄弟: 查良錚、查良釗、查良鑒
學歷
袁花龍山學堂
嘉興中學
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
聯合中學高中部
浙江衢州中學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蘇州東吳大學
劍橋大學歷史學碩士、哲學博士
經歷
明報主編兼社長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名譽教授
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代表作
1939年《獻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書劍恩仇錄》
1957年《射鵰英雄傳》
1959年《神鵰俠侶》
1961年《倚天屠龍記》
1963年《天龍八部》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鹿鼎記》
勳章獎章
1981年 OBE
1986年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
1996年 劍橋大學榮譽院士
2000年 大紫荊勳章
2005年 劍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2010年 香港樹仁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名由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金庸於2007年出版的《金庸散文》中亦有提到),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求學
金庸出身浙江海寧查氏,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寧縣袁花鎮,金庸為康熙年間的著名詩人查慎行侄查升之後。[2],出生於農曆甲子年二月初六(西曆1924年3月10日),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6年入嘉興一中讀初中,離開家鄉。1937年日軍入侵,因戰事而隨學校輾轉餘杭、臨安、麗水等地,後1938年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3]。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他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收效不凡[4]。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5]。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現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6],1948年畢業。創作事業
1946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職,但因不滿中共外交政策而歸併重入《大公報》。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期間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而後總編輯羅孚安排查與梁寫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梁羽生編寫《龍虎鬥京華》,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寫《書劍恩仇錄》,引起轟動,頓時金梁齊名。1956年,與同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和百劍堂主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隨筆,給「新派武俠」留下了一段歷史見證。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7]。1959年於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1953年至1958年期間,他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其中《絕代佳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金章獎。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與程步高合導《有女懷春》及胡小峰合導《王老虎搶親》。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還為電影歌曲填詞[8]。創辦報刊
1959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當年3月2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明報集團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億元,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於是他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他在1991年的《資本雜誌》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譽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9]查良鏞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1960年代,由於中蘇交惡,中國大陸安全無保障並面臨威脅,開始積極發展研究核武器,陳毅在1963年提出了核褲論:「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查於1964年在《明報》發表《要褲子不要核子》社評,反對在貧窮情況下造原子彈。左翼報紙《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等以「反共反華」、「親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場」回應。直到最後陳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擊[3]。雖然明報系列並非激進刊物,但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查良鏞和《明報》公開對其持反對態度。在《明報月刊》40週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對著幹,具體展現在紀錄彭德懷功績、出版吳晗的《謝瑤環》劇本,極力捍衛中國傳統文化和批判錯誤抨擊[10]。查遂被被香港左派分子罵為「漢奸」、「走狗」、「豺狼鏞」;更曾受死亡恐嚇,一度離開香港暫避。回港後一路受香港政府特別保護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3]。
1973年春,查良鏞曾應中華民國之邀前往台灣,並與蔣經國見面會談。文革結束後,金庸在1981年與1984年來到中國大陸訪問,並先後在北京與鄧小平和胡耀邦會談[11]。隨後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金庸作為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為核心且爭議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1988年,金庸與查濟民提出了備受爭議的「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主流方案)。這個方案相對當時各界所提出的眾多方案中比較保守,因而被認為有礙民主進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後有各種針對他的示威抗議發生。實際上查之本意為給民主派李柱銘、司徒華兩人留出餘地,但當天兩人沉默以示抗議,使得最為保守的這一方案得以通過,大出查氏所料。然中央政府當時認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後作修改並被納入基本法使用至今。1989年北京發生了八九民運。5月20日,「首都戒嚴令」發布當天,查良鏞辭去基本法草委、諮委職務,結束了從政生涯[12]。同年在《明報》創辦三十年慶祝茶會上宣佈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集團董事長。
1991年明報企業上市,查良鏞任董事長並簽訂三年服務合約,與于品海達成協議由智才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1993年曾對香港總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進行筆戰,同年兩會期間赴北京訪問,並獲江澤民接見[11]。同年4月宣佈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更將明報集團售予于品海,宣佈全面退休[13]。
1994年查良鏞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周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5]。圖書館落成後再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松書舍」,供個人藏書、寫作和與文友交往雅集之用。1996年秋當「雲松書舍」落成後,查良鏞改變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資興建的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新旅遊景點,內藏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
2006年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10年完成劍橋大學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
公職
- 香港廉政公署市民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
-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85年至1989年)
- 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6年至1997年)
-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2009年9月-)。
所獲榮銜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不能一一概述,其中包括:-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勛銜(1981年)、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勛銜(1992年)、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2004年[14]);
-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榮譽院士;
-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香港大學[15]、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名譽博士;
- 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吉林大學[16]等校名譽教授;
-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原為院長及博導,後辭去[17])、終身教授;
-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18]。
- 2003年3月,位於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內有中、英、日、泰、印尼文版金庸小說。
-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
- 2009年,獲頒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19]
- 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哲學博士學位。[20]
- 2011年,國立清華大學授予金庸名譽博士學位。[21]
作品
金庸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掀起一股熱潮。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台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日文等其他文字,熱潮風靡東亞。小說
金庸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係,除了射鵰三部曲與笑傲江湖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皆有關聯。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十五本小說中的十四本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
這些作品初於香港明報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爲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被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和電影。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22]。」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其他作品
金庸曾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的專欄上寫隨筆。另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著名的政論包括上文所提及的「褲核論」、與《大公報》的筆戰以及文革時期的諸多時政評論。「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為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23]。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當台灣遠景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著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景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24]。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現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目前只有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作家王朔曾批評「在金庸小說中我確實看到了一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視聽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嚴重障礙,只能認知眼前的一丁點兒人和事,所有行動近乎簡單的條件反射。」[25]
- 第四次華山論劍
- 金庸食譜
金學研究書目(普及類)
臺灣遠景、遠流、香港明窗、明報等出版社曾出版名家的金學評論集:-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再看金庸小說》、《三看金庸小說》、《四看金庸小說》、《五看金庸小說》(下半部為陳沛然所著)
-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情》
- 楊興安:《金庸筆下世界》、《金庸小說十談》、《漫談金庸筆下世界》、《續談金庸筆下世界》
- 溫瑞安:《談笑傲江湖》、《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天龍八部欣賞舉隅》
- 項莊:《金庸小說評彈》
- 陳墨:《金庸小說賞析》
- 陳沛然:《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
-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
- 蘇墱基:《金庸的武俠世界》
- 薛興國:《通宵達旦讀金庸》
- 潘國森:《話說金庸》、《雜論金庸》、《總論金庸》、《武論金庸》
- 合著(三毛、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輯)
金庸作品衍生產品
金庸的作品廣為傳播,除了以小說流傳,也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廣播劇、舞台劇、漫畫、動畫乃至電腦遊戲,深入全球華人社會的民心,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極其廣泛。電影
第一部搬上銀幕的金庸小說是《射鵰英雄傳》。為2集的粵語電影,由香港峨嵋電影公司於1958年拍攝。部份改編版本雖然和原著有顯著的不同,甚至只是借用其形式,如香港電影《東邪西毒》,但仍可見金庸小說啟發了其他作品的創作。對於各電視和電影版本的金庸小說故事,可參閱上列小說條目。
動畫
- 《神鵰俠侶》
漫畫
- 《射鵰英雄傳》(全38冊,李志清)
- 《神鵰俠侶》(全18冊,黃展鳴)
- 《笑傲江湖》(全26冊,李志清)
- 《倚天屠龍記》(全25冊,馬榮成)
電腦遊戲
- 金庸群俠傳(智冠科技)
- 武林群俠傳(智冠科技)
- 金庸群俠傳 Online(中華遊戲網)
- 金庸群俠傳 Online 2(中華網龍)
- 天龍八部online(搜狐製作台灣由遊戲新幹線代理,香港則由Gameone代理)
- 神鵰俠侶(智冠科技)
- 笑傲江湖online(昱泉國際)[1]
- 東邪西毒ONLINE[2]
- 九陰真經ONLINE[3][4]
- 鹿鼎記Online(搜狐暢遊)[5]
- 武林至尊(哈克娛樂)[6]
- 獨孤九劍[7]
- 武林之王[8]
- 七劍群俠傳[9]
- 《倚天》[10]
- 俠客時代[11]
- 《倚天屠龍記》[12]
- 《書劍恩仇錄》 (北京麒麟遊戲)[13]
- 《神鵰》[14]
- 《降龍十八掌》[15]
- 《逆天訣之降龍十八掌》[16]
抄襲及仿冒作品
1980年代時,曾有人以「鏞公」為筆名著書《射鵰前傳》、《神鵰前傳》之類的作品,無論包裝和印製都與金庸的作品集極之相似,撰寫故事以外的情節。在香港部份租售舊小說的書店仍然存在。在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抄襲的作品,不但書名類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類似,如「金童」、「全庸」、「金康」、「金庸新」等。軼事
先祖
- 明清之交的名人查伊璜是金庸先生的祖先之一,此人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有記載,蒲松齡在其作品中讚揚此人「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觚勝雪蓮》中記述查伊璜「才華豐艷,而風情瀟洒。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奇傑,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金庸先生在其封筆之作《鹿鼎記》當中也曾提及此人生平。
- 查慎行是清康熙年間的有名詩人,「查慎行,字初白,海寧人。少受學黃宗羲。於經通於《易》。性喜作詩,遊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可見,他的作品深受康熙皇帝喜愛,曾供職於南書房。金庸先生曾確切地提到過此人。
- 浙江舊宅祖先查嗣庭,曾遭受過文字獄。雍正時期,因「維民所止」,被認為是雍正去頭,遭受文字獄。
親戚
- 金庸的父親查樞卿在1950年代初中共發動的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被處決。
- 著名詩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有人認為《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的形象是來自於金庸心中徐志摩的形象。
- 金庸是瓊瑤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
- 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遠房姑母。所以金庸稱蔣百里的女兒蔣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夫人)為表姐(實際沒有血緣關係)。
- 金庸堂兄弟查良鑑曾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其弟查良釗,人在台灣。
- 近代著名翻譯家和詩人穆旦(原名查良錚)為金庸遠房堂兄。
- 金庸族弟查良燮,藝名張文良,原為相聲社團德雲社演員,曾為相聲演員何雲偉首位捧哏,2003年因病去世。
- 金庸表哥蔣復璁曾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撰於《連城訣》後記)。
- 台灣搖滾樂團櫻桃幫主唱查查〈本名查家雯〉是金庸侄孫女。
關於作品
- 金庸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據說是金庸自小在浙江家鄉流傳的故事(見後記)。
- 《連城訣》後記中陳述金庸該部小說靈感來源,乃來自兒時家鄉長工和生少年時期悲慘經驗(類似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情節),原本被打成殘廢、父母氣死、未婚妻改嫁凶手,而凶手也準備被在牢中害死他;後來,和生獲金庸祖父查文清搭救,於是便在查家任長工,但金庸的父母都不會太差使他。金庸小時候常跟他在一起,卻始終不知道他姓名,上述事件,乃和生有次病重將死時告訴金庸的往事。
- 據說,金庸寫小說之同時,曾經喜歡某女明星被拒(應該說無下文,對方應該是電影女星夏夢,金庸認識時已作為人婦)。因此像小說中部分角色,都有類似經驗,諸如令狐沖、游坦之、韋小寶、余魚同。
- 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家倪匡先生是金庸的好友。1965年曾在金庸外遊歐洲時代筆《天龍八部》,至今引以為豪,然金庸修訂後已全部去除(但阿紫眼盲仍未更動,僅由金庸將爾後情節略作發揮與修改)。
其他
- 傳說金庸對古典樂十分喜好,判別能力超強。可以隨便聽過一段樂句,就告訴你這是哪位作曲家的哪首作品。
- 金庸愛車,跑車為尤。
- 接受訪談時,金庸認為自己像張無忌(《倚天屠龍記》),妻子像夏青青(《碧血劍》)。
- 金庸在《鹿鼎記》後記中,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和《飛狐外傳》。
-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表示自己最愛的女性人物是小昭(《倚天屠龍記》)。
- 曾開除金庸的國立政治大學(其前身即中央政治學校)於2007年5月19日,授予金庸榮譽博士學位[27]。
- 金庸於香港大學設立「查良鏞學術基金」,並擔任主席,主力邀講各國學者定期舉行學術講座和研討會。
- 香港大學於2009年2月27日成立國際金庸研究會。研究會並非註冊社團,由金庸及前港大中文系主任單周堯教授擔任顧問,創會會長為李思齊教授及伍懷璞教授,現任會長為港大文學院黎活仁副教授[28]。
評價
金庸有一年去著名文學家、作家李敖家做客,李敖對金庸說:「胡適之說武俠小說『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訓練、認知訓練、文學訓練、史學訓練,我是無法接受這種荒謬的內容的,雖然我知道你在這方面有著空前的大成績,並且發了大財」,「佛經上所講,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所謂『舍離一切,而無染著;隨求給施,無所吝惜』。你有這麼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A%B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